天山網訊(記者韓婷報道)凌晨7點,新疆農民阿布都克裡力·買買提家的毛驢準時嘶叫起來,打破了寧靜,開始了這個村莊一天的生活。阿布都克裡力·買買提悄悄地起身,伸手拉了一下牆邊的開關,燈亮了。雖然這個動作他早已練習了無數遍,但當他第一次親手拉亮屋裡的電燈時,眼眶中還是忍不住泛出了淚花。
  2014年9月25日的凌超生活在這個村莊裡的181戶農牧民和阿布都克裡力·買買提一樣,都第一次拉亮了家裡的電燈。恰巧65年前的這天新疆獲得和平解放。沉浸在喜悅中的阿布都克裡力·買買提沒有意識到,當他用顫抖地手拉下電燈開關的那刻,無形中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隨著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巴仁鄉罕鐵列克村的正式通電,歷時4年的新疆“十二五”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全線告捷,國網新疆電力公司比國家計劃提前15個月實現了電網延伸覆蓋範圍內的戶戶通電,全疆98.4萬無電人口徹底告別了無電的歷史。
  憶往昔崢嶸歲月
  那些關於無電的記憶,又在75歲老人白朝貴的眼前重現了:2011年的春節人們回縣城過年了,整個村子只剩下幾戶人家。兒子害怕父親孤單,輾轉500千米帶著孩子趕來陪父親過年。簡單的年夜飯後,父子倆坐在昏暗的屋子裡,似乎都看不清對方。在這個出奇安靜的除夕夜,連院里的雞叫聲都顯得格外囂張。4歲的孫子無聊地爬在煤油燈下翻看連環畫,額頭被熏出一道黑黑的煙圈。
  雖然心裡萬分不舍,但天一亮,白朝貴還是固執地把兒子趕上回家的路。他寧願一個人地守著空空的屋子,也不想讓孫子在這裡受罪。“等這裡通電以後,你們再回來過年,我買個電視機,我們一起看春晚。”望著兒孫倆漸漸消失的背影,白朝貴又回到昏暗的屋裡。他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要是村裡通電該有多好。石磙碾麥,油燈照明,冰箱做碗櫃,電視當擺設。遠離現代文明的農牧民們期盼著,什麼時候也能和城裡人一樣,用上大電網經濟實惠、安全可的電力。
  就在白朝貴強烈盼電的同時新疆無電人口排查工作已經悄然展開。在“十一五”期間國網新疆電力公司投資70.63億元,解決了47.67萬無電人口的用電。但是,基於歷史原因和少數民族風俗習慣,許多游牧人口長期生活在大山深處,遠離電網負荷中心,形成歷史無電戶;還有一些原來使用小水電、小風電、光伏供電的用戶由於設備年久失修,重新變為無電戶;新疆連續多年實施“富民安居”和“定居興牧”工程,產生大量搬遷無電戶。自2010年開始,由新疆發改委牽頭,與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共同對全疆3000多個村莊逐戶核實,在12個地州的81個縣市中,還有115.2萬無電人口。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那仁和布克牧場圖拉村的白朝貴就是其中之一。
  解決無電地區群眾用電問題是服務新疆經濟社會發展,踐行“穩疆興疆”的重大戰略部署,國家提出通過電網延伸工程和新能源兩種方式,在2015年底徹底解決全疆115.2萬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按照國家能源局批覆的“新疆‘十二五’無電地區電力建設規劃”,國網新疆電力公司要通過電網延伸方式,解決全疆98.4萬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這在新疆電力工業發展史上,無疑又是一次革命。
  追趕著光明前行
  記者瞭解到,從1909年新疆點亮第一盞電燈起,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新疆電網已經覆蓋全疆13個地州(市)。特別是經過第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和“戶戶通電”工程建設之後,大部分農村鄉鎮也都接入新疆主電網。而剩下的無電區域,基本都在遠離電網負荷中心的偏遠山區、綠洲邊緣和大漠深處。在這樣的區域實施無電工程,建設者面臨著自然條件艱苦,氣候複雜多變,施工季節短暫,地段地形險要等困難。無論有多大的困難,追趕光明的腳步不能停歇。2011年1月,迎著漫天飛舞的大雪,新疆“十二五”首個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在新疆塔城地區托里縣白楊河區破土動工,拉開了無電地區電力建設的帷幕。
  新疆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作引起各方的關註,國家電網公司也提出確保到2015年底實現全疆無電地區人口全部用上電的目標,新疆也連續四年納入“民生建設年”重點建設項目。2013年8月12日,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召開了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攻堅誓師大會,主動提出將工程竣工時間從2015年底提前至2014年底,為國慶65周年獻禮。“請國家電網公司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放心,我們確保按期完成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全部解決電網延伸區域內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突擊隊員們用響亮地聲音作出莊嚴承諾。
  於是,從南疆塔克拉瑪乾沙漠到帕米爾高原,從北疆阿勒泰山脈到東部巴裡坤草原,一支支電力施工隊伍,相繼開進最偏僻、最邊遠的農村牧區,展開了一場延伸光明的大決戰。
  “現在,我宣佈,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那仁和布克牧場圖拉村無電工程正式竣工通電。”2013年12月9日,隨著塔城地區行署副秘書長陳長濱的宣佈,圖拉村27戶108名農牧民徹底告別了無電生活。當天下午,已經77歲的白朝貴專門坐車趕到鎮里,給兒子打電話報喜:“孩子,村裡通電了,明年春節回來吧,我們全家亮亮堂堂過個年。”
  就在這個歲末年初,新疆共有8個地州完成了無電地區電力建設任務,從“東大門”星星犀到最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從北部中蒙邊境第一村,到南端塔克拉瑪乾沙漠腹地,全疆先後有52.1萬無電人口和白朝貴一樣用上國家電網的“長明電”,開啟了“電器化”的理想生活。在塔克拉瑪乾沙漠腹地的和田地區民豐縣安迪爾鄉,冰箱、電視、洗衣機開始進入尋常農民家。最新潮的還屬維吾爾族農民買買提木沙?依斯塔穆,通電才一個月,就學會用電磁爐燒奶茶。該鄉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鄒世音說,電力正在改變農民們的生活。
  破釜沉舟點亮“惠民之光”
  “全疆8個地州已完成無電地區電力建設任務,接下來就要把目光投向最後幾個無電區域。全疆還剩下46.3萬無電人口,主要集中在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我們要全力抓好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作,確保年內全面完成新疆無電人口通電任務。”隨著捷報頻轉,國網新疆電力公司農電工作部主任阿斯卡爾?阿合買提認識到身上擔負的責任更加重大。
  由於全疆70%的無電人口都分佈在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合理調配公司人、財、物資源,對建設任務最重的南疆三地州開展施工幫扶,從根本上解決了建設任務重,施工能力不足的問題。3月6日,新疆2014年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托雲鄉正式開工。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帕米爾高原把溫度低、風速大、地質硬、運輸難、高原反應嚴重等一個個困難擺到建設者面前。
  “工程剛開工建設時沒有路,運送設備材料的汽車上不了山,工人們只能先修出一條小型農用車輛通行的車道∩是路況太差,一輛農用車一天只能運輸一根電桿。要是起風,滿天都是浮塵,時常會有翻車的風險,只能停止運輸。然而,還有更加不幸的事,由於山區土質疏鬆,三四月間正趕上冰雪消融。好幾段道路不斷地翻漿形成沼澤。連農用車也走不了,我們就肩扛背馱。10個人,一天也就只能運送一根電桿。”項目負責人鐘一華講述著電網建設中遇到的困難。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電力建設者的傾情付出得到了回報,工期再一次被提前。2014年9月25日,新疆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全面竣工。4年時間,國網新疆電力公司投資44.92億元,實施無電工程項目318個,新建變電站65座,線路20611千米,安裝配電變壓器6826台,比國家計劃提前15個月解決了12個地州、81個縣、21個完全無電鄉、281個完全無電行政村、25.36萬戶98.41萬無電人口和7個邊境口岸及多個邊防連隊的用電問題,實現了電網延伸覆蓋範圍內戶戶通電。
  談及新疆電網延伸無電人口全面通電,浙江商人黃爭盾感觸頗豐。2011年他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創辦了富鑫礦業有限公司,從事鐵礦石開采和鑄鐵冶煉。當時,山裡還沒有通電,黃爭盾隨即購買了6台柴油發電機用於生產。2013年11月,隨著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的推進,山裡通電了,給黃爭盾帶來了歷史性的發展契機,他把生產規模從全年3萬噸提高到10萬噸。“按照目前的產能,大電網每年可以為我節約500萬元的費用。現在,全球鋼鐵產業都不景氣,如果沒有這筆錢,我的廠子可能就要關門停業了。”2014年9月,在黃爭盾的辦公室里,他拿著生產報表高興地計算著通電提升的效益。
  2014年新疆國慶節前夕,新疆實現電網覆蓋範圍內戶戶通電,百萬無電人口提前一年告別無電時代。“實施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可以說是一次革命,改變了無電人口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對做好維穩戍邊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新疆社會學專家李丹說。  (原標題:新疆實施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點亮“惠民之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47msvfy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