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陳業纘手拿借條欲找回借物
  □本報記者餘皓 攝影:記者李輝
  59年前長江大橋建設者向老百姓借物借條現身武漢。前不久,72歲武漢老人陳業纘,在清理父母遺物時,意外發現一張發黃借條,借條顯示1955年6月1日,其母將包括10個羅漢椅在內的傢具及生活用品共計31件,“暫借給大橋同志使用”。“按照立借條時間,這個大橋同志,我推測應該是武漢長江大橋建設者。”陳業纘表示,希望相關單位能協助解開這個塵封59年的“秘密”,並依據借條償還。
  昨日,記者陪同陳業纘,前往當年長江大橋的建設單位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原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查證。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會認真核查此事,還原真相,妥善處理。
  31件物品借給大橋建設者
  昨日,陳業纘老人介紹,其父母去世已幾十年了,部分遺物存放在一隻大木箱內,被他塞進床底。今年7月初,他因家中雜物較多,準備清理予以丟棄。在清理父母遺物時,他從大木箱內翻出一張發黃借條,這是其母周子華於1955年6月1日所寫的借條:“羅漢椅十個、茶几五個、香幾一個、大圓桌面一個、雙人書桌一個、琴書桌一個、暖氣設備一全套、靠椅六個、臉盆一全套、澡盆一全套、黑板一塊、抽水馬桶一套、屏風一塊,共計三十一件,暫借給大橋同志使用。”借條上有陳家福、馬欽清的簽名或蓋章。
  “為何父母在世時從未透露此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聯想到當年老宅在武昌區民主路鬥級營66號,離武漢長江大橋較近,加上借條上註明的時間,陳業纘首先想到的是借條應與長江大橋建設有關,借物很可能用於建設者們辦公和生活。
  老人寄望借者能現身證實
  翻出這張發黃的借條後,陳業纘心緒難平,沒想到自己一家人和長江大橋的建設有此淵源。
  由於年事已高,自己著手調查此事難度較大,他便委托了湖北尚卓律師事務所秦前坤、孫凡兩名律師調查借條一事,希望還原事情真相。
  兩名律師當即到省檔案館,調取了當年修建武漢長江大橋的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後改為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的相關資料,再結合其他關於當年修建長江大橋時的資料,推定當時負責武昌橋頭施工的應該是第二橋梁施工隊,借條上署名的陳家福、馬欽清很有可能是該橋梁施工隊的工作人員。
  “借物一事是否存在?對方能否歸還原物?”陳業纘的代理人孫凡律師也3次前往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溝通,但一直沒有結果。“父母當年是否借物支援長江大橋建設,如果有可能,希望寫下借條的陳家福、馬欽清本人或者他們的後人能現身給予證實!”陳業纘老人說。
  父母從未提起過借條一事
  普通老百姓家為何能一口氣借出包括10個羅漢椅在內的31件物件?面對記者的疑問,陳業纘笑著說,這都是祖父遺留之物。
  老人自豪地介紹,解放前,他的祖父陳旅邨創辦了老武漢人熟知的老字號中藥店“陳太乙”,產業較大。祖父於上世紀30年代去世後,父親陳正權繼承了祖父的產業。父親於194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土木工程系,後留學美國,1946年回國。
  陳業纘回憶,母親周子華於1966年去世,父親陳正權於1979年去世,“兩位老人至死都未說出借條一事。”
  陳業纘的弟弟陳學兵分析,當時複雜的社會歷史環境,加上父親陳正權特殊的個人背景,可能是父母至死也未透露此事的原因。
  相關單位表示將核查此事
  昨日,記者陪同陳業纘及孫凡律師,找到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法務部、宣傳部。相關負責人接過發黃的借條後回憶,“好像在內刊資料上看到過‘陳家福’的名字,他還是名老領導,但這個還不確定,有待核實。若陳家福、馬欽清仍健在,年齡至少有80、90歲。”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相關史料和該公司內刊資料顯示,當年建設武漢長江大橋,確有很多百姓捐物,該單位也向部分百姓借過東西。但陳業纘反映的借條一事,已過59年,物是人非,查證較難。他們將上報給公司領導,查明真相,確認是否系該公司工作人員當年所借。
  在記者的協調下,雙方均表示希望能協商解決。幾名負責人還仔細詢問了陳業纘的請求:“若確認系該公司工作人員當年所借,而傢具因年代久遠找不到,如何解決?”陳業纘表示希望調解解決,能歸還原物最好,畢竟那有紀念意義。
  (原標題:老漢持借條欲討31件老物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47msvfy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